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

登录
详情页

资讯中心

【专稿25-39】上海拍卖人以创新发展成果向国庆节献礼

    以专业为本,创新引领未来

    ——上海拍卖行业与时俱进的转型发展纪实

     

       当金秋晨曦洒过浦江两岸,上海拍卖行业的同仁们正以各自方式践行专业服务——“老法师”在标的现场把控规范与效率;“新生代”在直播间用镜头点亮海派艺术品的收藏;“技术侠”在专业拍卖平台调试算法精度。这些忙碌的身影,共同勾勒出“专业立身、创新致远”的行业群像。

       值此国庆佳节回望,我们清楚地认识到:拍卖行业专业服务的精髓,从不是机械重复,而是以创新为刃,扎根制度,借力技术,在行业生态中共生,让每一次槌响都回荡着时代进步的足音。

    制度创新为基,筑牢服务信任根基

       六年前,“拍辅通”系统成为上海拍卖业制度创新的里程碑。这个包含200余项标准化流程节点的全流程数字化系统,将司法拍卖的“规范”具体化为可执行的操作准则——拍前调查实现数字化留痕,资产信息透明可溯;拍中操作智能风控,保障交易安全;拍后交接闭环管理,确保权益无缝衔接。

       数据显示,“拍辅通”系统运行后,拍卖前期调查平均提速37%,案件平均结案周期缩短38%,上海法院多项执行指标跃居全国前列。这背后是“制度+技术”双轮驱动的协同智慧:标准化流程压缩人为干预空间,数字化轨迹实现全程可追溯,司法拍卖的公信力如黄浦江潮水般坚实。该系统荣获“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十大创新产品”,印证了创新深植于制度设计底层逻辑时,专业服务便有了抵御风险的“压舱石”。

       针对会员企业“政策咨询响应慢、行业诉求传递难”的问题,“会长值班”制度也展现了制度创新的温度——每周轮值会长牵头答疑、走访与活动,将“一站式”服务送到企业身边,让“摸黑走路”的困惑变成“路灯指引”的从容。这些实践证明,只有将创新根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心,制度才能真正成为行业行稳致远的“助推器”。

    技术创新为翼,激活效能乘数效应

       在数字经济浪潮下,上海拍卖业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姿态,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动能。

       上海联合拍卖有限公司直播间里,3D数字技术让玉器的每一道纹路都清晰可见,打破了传统拍卖“眼见为实”的空间限制;公拍网的“极速发拍”系统将公告制作流程压缩至1分钟,信息传递效率大幅提升。

       上海国拍机动车拍卖有限公司的“破圈”实践尤为突出:自2022年起,通过抖音直播突破平台规则,探索“直播看车+智能客服”新模式。2024年,抖音账号累计吸引507.94万人次观看,单场最高在线2.6万人,32万粉丝中近2万人转化为有效客户,用“小屏幕”撬动“大市场”。其“智能回复+人工回访”客服体系,通过快捷菜单实现私信秒回,对重点客户24小时内定向跟进,实现“数据多跑路,服务不降温”,让拍卖服务从“单向展示”升级为“双向互动”。

       这些探索证明,技术创新不是炫技,而是针对行业痛点的精准举措。当技术与“让拍卖服务更普惠”的目标深度结合时,就能释放巨大效能——司法拍卖竞买人通过“拍辅通”享受公平服务,普通消费者也能通过直播间参与资产交易,专业服务的触角因此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。

    生态创新为界,拓展行业共生空间

       随着拍卖行业从单一交易向生态共建转型,上海拍卖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在规则、平台和跨界合作中不断重塑行业边界。当行业上下游、线上线下、不同领域主体因创新而紧密相连,“共生共赢”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
       公拍网推出的“熔断机制”是生态创新的典范。在新疆巴里坤县砂石矿采矿权拍卖中,“阶梯式保证金+动态熔断价”精准破解了恶意抬价和悔拍频发的行业难题——首轮熔断(1000万元)将保证金从47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,筛除投机者;次轮熔断(2000万元)将保证金增至2000万元,促使竞买人理性评估支付能力。最终,2号采矿权经过98轮竞价以2405万元成交,溢价率达923%,1.6万次围观见证了规则创新如何让资产价值回归理性。

       从“拍辅通”打通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到数字技术让文物艺术品“活起来”;从标准化流程守护行业公信力,到生态合作拓展服务新边界,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。这些实践共同指向一个结论:拍卖行业的未来,不再是“一槌定音”的孤立交易,而是通过规则创新维护公平、平台协同提升效率、跨界合作创造增量的生态共同体。

       国庆的礼花即将点亮浦江夜空,那璀璨的光芒中,既有对专业服务初心的坚守,也有对创新未来的热切期待。上海拍卖人正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胸怀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制度创新中夯实根基,在技术创新中提升效能,在生态创新中拓展边界。因为:

       专业的最高境界,永远是与时俱进的创新;

        服务的最佳形态,始终是与时代同频共生。

     


上一篇:【专稿25-38】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参建“品牌知识产权信息智库”,助力“设计之都”建设

下一篇:【专稿+】《上海法治报》专题报道“拍辅通”稳健运行六周年

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

协会微信

公拍网APP